【话洛阳】今日发布会关键词:群众出行、营商环境、平安洛阳

发布时间:2024-09-14 00:48:55    浏览:

  自2月24日起,“2020年洛阳市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陆续召开,介绍2020年洛阳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就业创业、提升教育水平、建设健康洛阳等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

  2日上午,“2020年洛阳市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我市方便群众出行民生实事的落实情况。

  2020年,我市城建交通领域民生实事项目已全部按节点完成。截至2020年底,中心城区共有建成道路1272条,桥涵190座(立交30座、桥梁81座、涵洞79座);城市路网密度提升为6.2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提升为13.8平方米;城市道路累计通车里程达到1427公里,形成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级分明的路网结构;在慢行交通方面,中心城区共建成天桥(地下通道)66座,城市乐道850公里,为市民出行提供的便捷、安全、舒心的交通环境。高德地图、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共同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我市交通健康指数为70.46%,排名全国第三。

  在高标准完成年度民生实事目标任务中,始终坚持“民生城建,城建为民”的宗旨,做到在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走入群众、利益上维护群众,实现了为民服务的再提升。

  谋划年度民生项目时,通过洛阳日报、网络平台等主流媒体,畅通民意收集渠道,精准识别民众的诉求和意见,征集广大市民对城市“断头路”打通、停车场建设、客运交通等方面的有效意见,变“政府端菜”为“百姓点菜”。例如人行天桥建设项目,采纳了群众呼声较高的建议,在通济街实验小学、滨河南路花卉市场等人行过路需求大、存在行人过路安全隐患的路段修建了人行天桥,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评价。

  注重民生实事项目对市民利益的影响,在项目开工建设前做好社会公示工作,及时告知广大市民工程概况、工期安排,尽量减少民生项目施工对市民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12319、110联动、百姓呼声、连线政府等媒体平台,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使民生工程切实服务于民、便利于民。比如在道路工程开工建设前,业主单位均已组织交警、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查勘、论证,确定合理的围挡搭设位置,并安排施工围挡方案试运行期,在试运行期间,根据周边交通状况,积极采纳市民建议,对围挡进行适当调整,以减少施工对市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坚持把以群众“脸色”作为部门工作“晴雨表”,邀请民意代表和社区群众积极参与民生项目的事后评价,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特别是在城市停车方面,通过设置路内车位、建设城市停车场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城市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直好评,把“民生工程”真正做成了“民心工程”。

  2021年,我市城建领域将以“打造都市圈,建设副中心城市”为抓手,继续把民生实事项目作为重点工作和政治任务,以实现畅通道路“微循环”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城市拥堵道路的提升改造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多聚并措,在城建交通方面加大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力度,建立健全推进协调机制,倒排时序,挂图作战,全力打造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高质量民生工程。

  此外,从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我市还将计划新建机动车公共停车场50个,新增停车泊位12680个,配套建设充电桩620个。

  2日上午,“2020年洛阳市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第九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民生实事的落实情况。

  据悉,截止2020年末,我市市场主体总量已达55万余户,同比增长12.24%,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实现稳增长。这充分说明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便利企业开办已见实效。在优化营商环境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上,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做到了“四个落实”。

  对标营商环境先进地区,坚持全省最优的结果导向,结合洛阳企业、群众对企业开办的实际需求,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打造效能最高、用时最短的企业开办环境要求,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将企业开办时间直接压缩至一个工作日,实现我市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比“二日办结”提升企业开办效率50%,做到了用时最短、最优、高起点谋划、加压落实。

  为实现我市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目标任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据上情,结合实情,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意见》《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七部门关于持续深化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意见》和《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 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会同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市社会保险中心、市政务服务中心、人民银行洛阳中心支行、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等相关企业开办七部门制定了《洛阳市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实施方案》。该方案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压缩我市企业开办时间,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要求,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落实重点民生实事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提供组织保障。

  在企业开办上打造企业开办新模式,通过优化流程、压缩环节、减少材料,达到压缩时限的目标。在企业开办上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推行注册资金实缴改认缴制改革、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推行市场主体住所承诺制改革、推行经营范围规范化改革,便利便捷市场主体准入。在助力市场主体准入准营上,敢于改革创新,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自贸区洛阳片区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多证集成、一照通行”改革举措,有效破解市场主体准入不准营难题。在办理上设置企业办事“单一窗口”,通过数据推送和内部业务衔接,将企业开办涉及的企业登记、公章刻制、税务备案“三个环节”整合为一个环节,将企业登记《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印章刻制《刻章申请》、税务备案《纳税人领用发票票种核定表》整合为一套表格。证照办理时限由原来的平均9个工作日压缩至改革后的0.5个工作日。“多证集成、一照通行”改革举措,是我市唯一、入选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首部国家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的改革创新案例,该案例被河南省省委深化改革办、河南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彰。今年,将在全市深化推行“多证集成、一照通行”改革举措,使改革举措服务更多市场主体、惠及更多企业。

  市局党组在落实市委重点民生实事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上,强化措施,在具体落实上,通过发力“三个一”,确保高效落实。

  推行便利化服务线上“一网通办”实现“一日办结”。我市范围内申请办理各类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备案、股权出质登记等项登记注册业务,均可通过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门户网站的“河南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网上服务平台”在线办理,无须再到“窗口”提交纸质材料。目前电子化应用率在90%以上,实现企业从设立到退出做到“零纸张”“零跑路”“网上办、不见面”,降低了企业成本,方便企业办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环节优化流程线下“一窗办理”实现“一日办结”。我市企业开办依托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的企业开办专区,将企业开办涉及的注册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等多个环节整合为一个环节,通过企业开办“综合窗口”收取一套材料,内部业务流转,做到企业开办“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个环节、一次办妥”,实现企业开办多部门流程联动办结,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企业完成资料提交后,可在“综合窗口”领取统一发放的营业执照、公章以及税控设备和发票,实现“一次办妥”。

  规范服务推行“一个标准办理” 实现“一日办结”。在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发展上,2019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了《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十四条措施》。14条举措被省委深改委作为“洛阳样板”,被人民网、中国政府网、《河南日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报道、推广。2020年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市局“十四条措施”持续深化、持续发力、巩固提升,做到统一标准、统一程序、统一材料、统一规范、统一时限,更加高效、便利、便捷、优质服务我市市场主体准入。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压落实、协同落实、助力落实、高效落实,高标准、高质量、高时效完成企业开办“一日办结”任务目标,为高质量服务企业发展和推进洛阳都市圈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此外,从发布会上获悉,市政务服务中心为落实好便利老年人办事服务工作,对照国家省市提出的要求,制定印发了《便利老年人等群体办事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优先办理、帮办代办、免费提供便利老年人物品等做法的基础上,认线项便利老年人办事方面工作任务,正有序推进。目前已在市民之家全面落地实施的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留线下办理渠道。在推行“一网通办”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等线上办理渠道的同时,进驻市民之家所有事项均保留线下服务办理渠道,并提供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服务;

  二是完善“健康码”管理。对无法提供“洛康码”的老年人,采取帮助注册、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持纸质证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等替代措施做好人员健康状态核验,确保了防疫通行无障碍;

  三是规范优化“绿色通道”服务。在市民之家各类综合窗口均设立了“老弱病残孕军”优先办理窗口,配备了专职咨询引导人员,优先接待服务老年人;

  四是建立完善了服务机制。针对老年人等群体,全面推行了首问负责、办事优先、全程帮办代办、预约办理、上门服务等多项服务举措。为方便老年人办事,市民之家还成立了“河洛之鸽”志愿者服务队,为每一位到市民之家办事的老年人提供全流程咨询、引导、自助办理辅导操作、帮办代办等服务,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赞誉;

  五是完善了便民设施。在各楼层志愿者服务站配备了轮椅、放大镜、老花镜、急救箱等便民服务设施,同时安排专人随时关注及提醒老年人注意安全,进一步提升了老年人线下办事体验。

  通过便利老年人办事服务工作的开展,有效破解了老年人“数字鸿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政务服务,增强了其获得感、幸福感。下一步,市政务服务中心将加快推进市民之家和政务服务平台的适老化改造,梳理建立老年人等群体办理的高频事项清单,探索推出一批“免申即享”服务事项,推出更多针对老年人的便利化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在政务服务工作中体现对老年人的尊敬和关爱。

  2日下午,“2020年洛阳市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第十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我市构建平安洛阳民生实事的落实情况。

  按照2020年洛阳市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整体部署,在构建平安洛阳部分,全市共安排了三件重点民生实事,其中,市委政法委牵头负责两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负责一件。

  第一项,“四官”(即法官、警官、检察官、司法服务官)进村(社区)担当平安村官,提升群众安全感。也就是“四官服务进村(社区),担当平安村官”。由市委政法委牵头,责任单位是各县(市、区)政府。以及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第二项,建设1000个村(社区)社会心理服务站,为群众提供专业、便利的心理服务。由市委政法委牵头,责任单位是各县(市、区)政府。

  市委政法委高度重视这两项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按照创新实践“党建+一中心+两基础+四治并进”的洛阳社会治理模式,叫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社会治理洛阳品牌。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认真调研,周密部署、专班推进。于2020年2月,研究出台了民生实事的工作方案,进行了任务分工,细化了考评细则,加快了实施进度,加强了检查督导。如期实现了全市“四官服务进村(社区)”的全覆盖和1000个村(社区)社会心理服务站建设,为群众展开心理咨询服务工作。通过这两项工作的开展,有力提升了我市的社会治理水平,2020年我市的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大辐跃升。安全感排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荣获平安建设优秀省辖市、信访工作先进省辖市等荣誉。

  主要职责有四项:一是深入基层一线,进村入户。开展法治宣传,普及法律常识,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二是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问题,就地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三是帮助村(社区)培训矛盾纠纷调解员队伍和帮扶解困工作。四是指导村(社区)抓好平安建设工作。

  2020年,全市共组建“四官”服务队2817支,服务队成员4787人,进村(社区)开展各类服务活动41966次,入户走访群众15万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38600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事项8174件。“四官”服务进村(社区),担当平安村官,这项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已经形成了常态化工作机制,我市将会长期坚持下去。

  这是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完善危机干预机制的具体举措,是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塑造全民自尊自信、理性平合和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具体行动。目的是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加强帮扶求助、心理疏导,最大限度的消解社会戾气,营造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它是群众身边的心理服务机构。其主要职责也有四项:

  一是定期组织专业心理服务人员到村(社区),为群众提供专业、便利的心理健康服务。

  二是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电子档案,开展社会心理预测预警,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

  三是为村(社区)各类人群和需帮扶的特殊群体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

  四是结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助四官服务、人民调解员做好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人群的心理疏导和干预。

  2020年,全市各级共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1066个村(社区)社会心理服务站,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市各级共建立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319支,全年开展心理服务培训453次,向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10万余人次。这项工作也已经建立长效机制,今年将在全市的各个村(社区)全面展开,逐步配套提升各类专业化心理服务。

  任务目标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大餐饮业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市餐饮业卫生消毒达标率100%,“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70%以上,中小学校、医院、养老机构、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重点区域“明厨亮灶”高清监控装置安装率达到100%。

  做法:成立工作专班,印发工作方案,明确阶段目标,分解具体任务。一是及时组织现场培训指导,不断开展督促检查,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季度考核,定期印发通报,指导、协调各县区积极推进,整体推动。二是将餐饮业清洗消毒设备设施作为开办审批必备项目,做到开业一家,配齐一家,同时在进行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检查、飞行检查时,将清洗消毒环节作为重点内容部署安排,督促餐饮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三是加强与卫健委、民政局、联通公司、移动通信及省局舌尖安全网承办主体单位天利恒业公司等部门沟通协作,建立联动机制,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好技术保障,确保建设顺利。

  成效:截至2020年,全市餐饮单位共建成“明厨亮灶”26766家,占全市餐饮单位总数79.3%,其中“互联网+明厨亮灶”模式2510家,学校、医院、养老机构、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重点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完成全覆盖,达到100%,该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推向深入、餐饮业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全市餐饮业环境卫生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全市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得到较好保障。

  做法:在完成食品药品抽检工作任务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人民群众关切,以米、面、油、肉、蛋、奶、蔬菜、水果等民生必需品和医用口罩等重点防疫物资为重点品种。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对我市问题多发、合格率较低、风险较高食品药品的抽检力度。坚持监检结合,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针对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和隐患进行抽样检验,及时发现,主动防范,将监督抽检、隐患排查与日常监管融为一体。坚持科学规范,依法依规开展食品药品抽检工作,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要求,确保抽样规范,检验结果科学公正,真实准确。根据年度计划,先后组织开展了“冻猪肉”“米袋子”“菜篮子”“酱卤肉”和“凉拌菜”等专项监督抽检;针对学生和老人等特殊群体,对学校和养老机构食堂进行专项抽检。

  成效:全年完成食品药品抽检任务32258批次,抽检合格率98.31%(2018年97.47%、2019年97.70%, 2020年98.31%)。超额完成2020年度目标任务,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全部按要求进行了核查处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